温湿度采集器能实时、连续地记录温度与湿度数据,为环境控制、质量追溯与风险预警提供科学依据。其小巧精密,却对安装位置、使用环境与操作规范有较高要求。掌握温湿度采集器的正确使用方法,是确保数据真实、可靠、有效的关键。

一、使用前准备
检查设备状态:
确认外壳完好,传感器探头无遮挡或污染;
检查电池电量,低电提示时及时更换,避免数据中断。
开机自检:
长按电源键启动,观察屏幕是否正常显示,指示灯是否闪烁;
静置1–2分钟,待传感器稳定后再进行设置。
参数设置:
设定采样间隔(如1分钟、10分钟、1小时),根据监测需求平衡数据量与续航;
设置温湿度报警阈值(如温度>25℃、湿度<40%RH),开启声光或短信报警功能(若支持);
校准时间,确保数据时间戳准确。
二、合理安装
位置选择:
避免阳光直射、热源(如暖气、设备散热口)或冷风直吹;
远离门窗、通风口,防止瞬时气流干扰;
安装高度应贴近被监测对象(如药品货架中部、冷链车厢中心)。
安装方式:
壁挂式:使用螺丝或双面胶固定,确保稳固;
放置式:置于平整台面,避免倾倒;
探头外置型:将传感器探头置于目标区域,主机可放于安全位置。
多点布设:
大空间(如仓库、冷库)应多点布设,绘制温湿度分布图,识别热点与盲区。
三、数据采集与监控
实时监测:
对带屏幕型号,定期查看当前数值;
对无线型,通过手机APP或云平台远程监控。
报警响应:
当温湿度超限,设备发出声光或远程报警,应立即检查环境并采取调控措施;
记录报警事件与处理过程,形成闭环管理。
避免干扰:
禁止用手触摸传感器探头,体温与湿气会影响读数;
避免在高粉尘、高腐蚀性环境中使用,必要时加装防护罩(带透气孔)。
四、数据读取与导出
有线读取:
使用USB或RS485线连接电脑,通过专用软件导出数据;
确保驱动程序已安装。
无线传输:
确认Wi-Fi、LoRa或NB-IoT信号稳定,设备在线;
定期同步云端数据,防止本地存储溢出。
数据格式:
导出CSV或PDF格式报告,便于分析与存档;
支持GxP合规的设备可生成审计追踪日志。